骨质疏松
今天请到潘长江老师讲述他意外骨折故事,而骨质疏松最怕不小心碰撞导致的骨折,曾经骨折过的人群也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,如何打破这个不良循环,专家带来国际通用自测表,收藏随时预警骨质疏松。
(相关资料图)
潘长江老师作为一名著名小品表演艺术家,但他三年前在片场遭遇了意外受伤,被摩托砸中脚面,造成 粉碎性骨折 。
他当时坚持带伤拍摄,但疼痛难忍,甚至脚底还顶出一个尖。骨科专家邹主任说,潘长江老师的痊愈过程里还藏着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养骨误区!
原来潘老师骨折的是脚部 第四、第五两根跖骨 ,跖骨能起到 缓冲传导力 的作用,同时也是连接趾骨、足、附骨的 桥梁 ,由于伤势严重,此时一定要做好 复位 治疗 ,不然长期内走路会感觉不舒服,且持续伴随疼痛。
但潘老师没有及时做好处理,导致骨折部位 畸形愈合 ,因此其损伤周围软组织,至今都有 脚麻、胀、走路不舒服 的后遗症,也可能影响身体平衡摔倒,造成二次伤害。
经历了这一次片场意外受伤和恢复过程,潘老师也意识到应该重视身体风险,保护好自己的骨骼健康其实就是撑起家庭的稳定和幸福。
而对于广大中老年人来说, 骨质疏松 是对生命健康威胁的隐患之一,邹主任特别带来了一套 国际骨质疏松协会通用的自测评分表 , 19道 简单自测题,只要回答 是与否 , 1分钟 就能自测骨质疏松。
1、 父母曾被诊断有骨质疏松或曾经轻摔后骨折?
2、 父母中有一人驼背?
3、 实际年龄超过60岁?
4、 是否成年后因轻摔后发生骨折?
5、 是否经常摔倒( 过去超过一次 ),或因身体较虚弱而担心摔倒?
6、 40岁后的身高是否减少超过3cm以上?
7、 是否体质指数过低 ( BMI值少于19 ) ?
8、 是否曾服用类固醇激素(例如可的松、泼尼松)连续超过3个月?(可的松通常用于治疗哮喘、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某些炎性疾病)
9、 是否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?
10、 是否被诊断出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者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、1型糖尿病、克罗恩病或乳糜泻等胃肠疾病或营养不良?
11、 女士回答: 是否在45岁或以前就停经?
12、 女士回答: 除了怀孕、绝经或子宫切除外,是否曾停经超过12个月?
13、 女士回答: 是否在50岁前切除卵巢又没有服用雌/孕激素补充剂?
14、 男性回答: 是否出现过阳痿、性欲减退或其他雄激素过低的相关症状? 15、 是否经常大量饮酒(每天饮用超过两单位的乙醇,相当于啤酒1斤、葡萄酒3两或烈性酒1两)?
16、 目前习惯吸烟,或曾经吸烟?
17、 每天运动量少于30分钟(包括做家务、走路和跑步等))?
18、 是否不能食用乳制品,又没有服用钙片?
19、 每天从事户外活动时间少于10分钟,又没有服用维生素D?
评分结果
① 只要有 1项 选择“是”,就有骨质疏松风险;
② 有 2项及以上 选择“是”,骨质疏松风险 很高 ;
③ 有 5项以上 选择“是”,大概率 已经出现 骨质疏松,建议到医院做相关检查,及时控制骨质疏松的程度和进展。
1、常被忽略的危险因素:高血脂
邹主任提到,有一种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危险因素,也会促成骨质疏松,它就是 高血脂 。
经过大数据分析,国人血脂异常比例在40.4%左右,而高血脂又是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诱发骨质疏松:
① 高血脂分泌炎症因子,促进破骨细胞分化,影响骨重建;
② 高血脂导致脂质过氧化,抑制成骨细胞功能;
③ 高血脂引起炎症反应增强,破坏骨细胞活力。
2、三个最常发生部位
对于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的人群来说,全身上下骨折风险最高的三个部位依次是 脊柱的椎体、髋部和桡骨远端 。
相对来说 脊柱 是三处中最“沉默”的,也被称为“骨骼的寂静杀手”。有些时候骨折了是不会表现出 明显症状 ,甚至一些有三高基础病的人 压缩性骨折 了都毫无察觉。
但这种骨折会造成锥体的 长度变短 ,所以如果老年人 身高 变矮明显 ,要提防是此类骨折了。
1、平衡感自测
骨质疏松后会影响身体平衡感,所以可以通过自测平衡感来间接反映骨质疏松。以下几个自测动作若是不能完成,则说明可能有骨质疏松风险。
①双脚前后位站立: 双脚成直线一前一后站立,前脚的后跟紧贴后脚的脚尖,双手自然下垂,保持姿势尽可能超过 10秒钟
②不闭眼单腿站立:
双手叉腰,单腿站立,抬起脚离地 5cm以上 ,保持姿势尽可能超过 10秒钟 。 专家提醒: 此测试请在家人保护的情况下 扶稳进行 。
2、颈椎自测
上述有说到,脊柱是骨质疏松最常发生部位之一,而颈椎也是位于脊柱之上,因此,邹主任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能反应脊柱健康的颈椎自测方法:
拿一张白纸放在 下颌与颈部 之间,看能否将纸张夹住,如果夹不住或者出现 颈部的疼痛、上肢的麻木 ,则说明颈椎可能出现了问题。
专家提醒: 过程中不要张嘴、耸肩。
今日互动
考考大家有没有认真看:骨质疏松自测评分表中,5项以上的选择“是”,对应的结果是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