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局部反复易引起老人心理焦虑
“窗帘约定”让空巢老人多一份安全感
【发生地点】 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
【事件看点】 空巢老人每天以拉窗帘为“暗号”,向社区帮扶者报平安
空巢老人一旦发病,若无人发现并及时采取救治措施,后果不堪设想。除了社区关怀、子女常问候、上门探视外,邻里守望不失为一条出路。在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,邻里就通过“窗帘约定”这一“暗号”,确认空巢老人平安。
什么是“窗帘约定”?原来,被帮扶的老人每天都以拉窗帘作为“暗号”,向帮扶者报平安。一旦窗帘没有拉开,帮扶者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施救,同时联系街道、社区和被帮扶者家属。
约定 拉开窗帘代表一切正常
“今天赵老师家的窗帘正常拉开了,表示她一切正常。”11月12日上午8点多,家住白纸坊街道菜园街社区的赵美丽,像往常一样来到80岁老人赵洪玉家窗下,发现老人家的窗帘正常拉开,表示一切顺利。吃完早餐后,她来到赵洪玉家中,陪老人聊天。
赵洪玉家住一楼,正好在赵美丽家的斜对面,虽然住在隔壁楼,但赵美丽在家就能关注到赵洪玉老人的大概情况,遇到问题随时过去帮忙。两年前,赵洪玉的老伴儿去世了,为了让老人走出悲伤,赵美丽经常邀请赵洪玉参加社区文化活动,包括制作手工挂毯、木雕画等。在社区志愿者、社区工作者和赵洪玉家属的共同努力下,老人心情逐渐好转,开始主动参与社区活动,大家感觉到热心的“赵老师”又回来了。
“小赵家的固定电话就是我的专属热线。”赵洪玉说,“年纪大了,习惯了用固定电话,家里有什么事,只要给小赵打个电话,她随时上门来帮我,心里特别踏实。”
传递 “元老级”志愿者享帮扶
大约20年前,热心肠的赵洪玉就开始帮助空巢老人孙惠然。那时候,赵洪玉主要帮助孙惠然老人跑腿买东西、传递新政策、陪同就医等。
因2018年社区进行老旧小区加固施工改造,居民暂时搬离小区,而赵洪玉帮助的孙惠然老人从那时起住进了敬老院。“我和孙大姐是几十年的老街坊了。那时候,她住楼上我住楼下,有问题时她就敲击暖气管,我听到声音立马上楼,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。”赵洪玉笑着说,“孙大姐有一个专门的木棍用来敲暖气管。我是通过每一次的敲击声,确定她是否平安。”
有一次,赵洪玉听到几声急促的暖气管敲击声,她立马跑上楼,发现孙惠然身体不舒服,有呕吐现象。赵洪玉立马给老人的儿子拨打电话,一起将老人送到医院。“去医院看病需要有人跑上跑下,我就在医院陪着孙大姐,让她安心点。”赵洪玉说,“结成对子的老人,不仅是邻居更像是亲人,有什么事情能第一时间赶到并给予帮助,这也是我们的初心。”
如今,赵洪玉随着年纪的增加,身体状况也大不如从前,“元老级”志愿者也从助人的志愿者变成受助者。相对年轻的志愿者赵美丽和她结成“窗帘约定”的新对子,这也让老人心里倍感踏实。
升级 由“一对一”到“多对一”
赵美丽今年60多岁了,膝盖不是特别好,有时候赵洪玉需要帮助的时候,也会力不从心。因志愿者身体原因,不能及时到场的情况偶有发生,一对一的“窗帘约定”也需要升级。
为打破“窗帘约定”的瓶颈,街道和社区没少想办法。在建功南里社区南菜园1号院,刘英杰和妻子张学英这对党员夫妻承担起了“窗帘约定”召集人的职责。和其他结对帮扶的对子类似,刘英杰两口子主要关注帮扶对象韩淑媛的生活细节。一旦老人有出行、看病、购物等需求,夫妻俩都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。邻里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心,让空巢老人体会到“空巢”不“空心”的温暖。韩淑媛常说:“刘英杰两口子对我是‘有求必应’。”
然而,去年冬天一个意外的发生,让刘英杰夫妇体会到了“窗帘约定”的局限。身体一直不错的刘英杰,突然觉得眼睛不舒服。到医院检查后得知需要进行手术治疗,张学英也不得不把心思都用来照顾丈夫。
“咱们‘窗帘约定’现在都是一对一或者二对一,一旦一头出问题,难以调配人员,要是能把方式改一改,变成多对一就好了。”“对呀,咱们不是有两个志愿者群吗,干脆把咱们院十几对‘窗帘约定’的帮扶人都拉进群里,一来方便社区随时掌握每对的情况,也可以帮助临时有事的对子找替补。”在支部会议上,刘英杰夫妻俩把这个难题摆在了桌面上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,为解决实际问题建言献策。
“多对一”的提议,很快被大家认可。刘英杰夫妇立刻行动,并且主动承担了南菜园1号院“窗帘约定”召集人的角色。“群里一下就有了30多人,除了十几对帮扶人外,还有社区其他党员,大家非常主动,都愿意给我俩当替补。”张学英说,她和刘英杰悬着的心当时就放下了。经过群内讨论,由另一位邻居谌女士暂时代替他们履行与韩淑媛的“窗帘约定”,志愿者有了爱心接力。
创新 为老志愿服务更贴心
南菜园1号院的大胆尝试给白纸坊街道提了个醒。目前,白纸坊街道的19个社区共有“窗帘约定”的对子百余对,为破解这一难题,街道也在不断探寻更加合理、有效的管理模式。
据白纸坊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,2017年,街道制作了《窗帘约定·坊间守望服务日志》,用于帮扶人员记录日常帮扶情况。同时,帮扶日志中也建立帮扶积分制,凡提供为老志愿服务的志愿者,都会获得“爱心印章”。帮扶人员可用这些“爱心印章”兑换其他帮扶服务。
如今,“窗帘约定”已成为民间守望相助的一段佳话,也提供了解决“空巢问题”的参照样本。目前,白纸坊街道正在19个社区孵化“窗帘约定”特色团队,以期发挥“以老助老”的志愿服务精神,助力社区构建新型邻里关系,助力和谐宜居社区建设。同时,通过“窗帘约定”这种邻里守望的模式,让居家养老变“享老”,让空巢老人不“空心”。
文并摄/闻雯 【编辑:张楷欣】
关键词: